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盐水丰年虾”,解决“海鲜陆养”

发布时间: 2025-09-04      浏览次数: 9

近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智超教授团队首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发现了嗜盐甲壳动物“盐水丰年虾”。

这种四亿年前的嗜盐生物是王智超教授团队进行野生动物监测过程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三团甘泉镇辖区一处野生动物饮水点意外发现的。

古老物种“卤虫” 具有食用价值

盐水丰年虾又称“卤虫”,是地球上现存较为古老的物种之一,具有卓越的耐盐能力,其生存历史可追溯至四亿年前。

它们的休眠卵在干燥无氧条件下可保存数年,一旦接触海水,仅需一天即可孵化出幼虫。这种惊人的生存策略使盐水丰年虾能够在极端环境中代代相传,保持了数亿年的种群延续。

▲雌雄抱对的丰年虾(图片来源:塔里木大学)

科研人员指出,盐水丰年虾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鱼、虾等经济水产品育苗阶段的重要活体饵料。

此次发现的价值不仅在于物种本身,更在于它提供了就地利用盐碱水资源的可能性。相比从外地引进物种,本地物种更适应环境,不会造成生态入侵问题。

为盐碱水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本土种源参考

我国盐碱水域广阔,但长期以来受制于适生种源的缺乏,致使相关产业发展缓慢。该种群经过自然选择已高度适应盐碱环境,具备显著的养殖与推广潜力。

▲盐水丰年虾

据科研团队负责人介绍,盐水丰年虾由于其独特的耐盐特性,可用于高盐废水的生物处理与盐碱地的生态修复,具有可观的资源化利用前景。

这一发现为新疆乃至全国盐碱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本土种质资源。以往被认为是不毛之地的盐碱水域,现在可能转变为有价值的养殖区域。

我国“海鲜陆养”已成现实

盐水丰年虾能适应高盐水域,且属于新疆本地物种,未来无论是作为其他水产饵料或是直接作为“海产”走上餐桌,都有着良好的前景。而在我国很多内陆地区,尽管没有海,却已产出了不少的“海鲜”,包括罗非鱼、南美对虾、三文鱼等等。

比如新疆沙漠里的“海鲜奇迹”就始于一种看似贫瘠的资源——盐碱地。盐碱地中的高盐度水体与海水的成分相似,通过科学调配,水产专家利用盐碱水进行“人造海水”,成功养殖出三文鱼、罗非鱼、龙虾,甚至白玉蟹等多种鲜美水产品。

除了“人造海水”,他们还尝试“海虾淡养”,通过淡化池让海虾逐步适应淡水环境,创造出适合养殖的条件,并依托天山优质的淡水资源,成功培育出了肥美的南美白对虾。

转载:科普中国
初审:崇卫兵
审核:杜刚
审签:王玉林